11月16日,扎拉嘎木吉給姐姐戴上他從內蒙古帶來的手鐲。
11月16日,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村民杭巧云迎來聚會了闊別64年的弟弟扎拉小樹屋嘎木吉。
大紅橫幅下,杭巧云站在人群中,遠遠地看到遠處弟弟的身影,瞬間淚流滿面。“我從小是沒有媽媽的孩子,爸爸在外面找弟弟一直沒有回家,我獨自在家哭泣。父親去世30多年了,他找了一生的兒子回來了。”杭巧云說。
扎拉嘎木吉腿腳不便,見到姐姐后,從輪椅上站起抱住姐姐痛哭流涕。在家中,他為姐姐戴上了從內蒙古帶來的定制手鐲,并講述他60多年來在內蒙古的生活經歷。
2018年,從一次四子王旗“國家的孩子舞蹈教室”聚會開始,扎拉嘎木吉尋親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后來,他向錫林郭勒盟公安局寄送了采血卡。經過公安民警與江蘇尋親志愿者團隊的不懈努力,他與遠在江蘇南京的親人們DNA匹配成功,確定了親緣關系。得知消息后,扎拉嘎木吉決定啟程,跨越1500公里回到闊別64年的家。
動身之前,扎拉嘎木吉來到都貴瑪家中,告訴她這個好消息。都貴瑪老人說:“快70歲了,還能找到親人不容易,南京親人看到你和三個孩子在內蒙古生活得那么好,肯定很欣慰。”都貴瑪老人還給扎拉嘎木吉包了1000元紅包,祝福他尋親成功。
“看到弟弟過得好,我心里很高興,就沒有牽掛了!”和弟弟相見后,杭巧云非常欣慰。她表示,接下來會和家人跟著弟弟去內蒙古,看看弟弟生活的環境,同時也感謝都貴瑪額吉,“她很偉大,把我弟弟當成親生兒子撫養,我們全家人都感謝她。”
11月20日,扎拉嘎木吉回到四子王旗后又來探望都貴瑪,并帶來了南京親人準備的特產禮品。說起小時候的扎拉嘎木吉,都貴瑪老人激動落淚,“能找到自己的根,我非常替他高興。這次去南京不僅是民族大團結的象征,也是對美好未來的展望。”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兒從南方多省市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在當地群眾的撫養下成長,成就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佳話,他們也被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1961年,年僅19歲的都貴瑪被分配到四子王旗保健站,承擔起28名“國家的孩子”的養育任務,扎拉嘎木吉便是都貴瑪當時照顧的最后一個孩子。都貴瑪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草原額吉”,2019年被授予“人民九宮格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60多小樹屋年來,這些“國家的孩子”大多已經步入老年,很多人“人生當知來處”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得益于2021年公安部組織開展的“團圓行動”,以及持續完善健全的DN家教A大數據庫,一個又一個“國家的孩子”尋親成功。
新華社記者 賀書琛 攝
個人空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