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流动的,亦是可塑的。沿着四通八达的太湖和京杭大运河,水乡古村镇星罗棋布,它们因河而生,被水塑造。
跟随“文化中国行”采访团的脚步,一路走来,我们惊喜地看到,江苏各地水乡古镇在形成统一审美格调的基础上,仍保有鲜明的在地性。“江南是一片广九宮格阔的土地,每一个村镇所处的地理环境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和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江南水乡的风格不应该是格式化的,而是多元化的、各自有各自特色。”研究了一辈子古镇保护的江苏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组长邵志强说。
这是千百年间江南水网密布的地理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融合的结晶,也是江南水乡“和而不同、兼容并包”人文理念的多元呈现,江南古镇韵味一致却各有不同,呈现出一组千姿百态的水乡图。
“就地取材”造就的个性化古镇
沈荣芬在常州市焦溪古镇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每天早起跟丈夫九宮格一起做豆腐、卖豆腐,手艺是家传七代的手艺,镇上的人都认识她。她从没想到过,自己家里天天做豆腐的这整套木质器具,被专家建议要保留下来,展示给客人看;她更没想到,祖上留下来的这套老宅子竟是“宝贝”。
“6年前,我们来到焦溪古镇时,镇里的民房很多都面临着凋敝问题,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很多房闲置破旧,没什么活力。”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学院遗产院高级建筑师章泉丰是焦溪古镇修复项目的参与者。经过6年的修缮保护,焦溪特有的“黄石半墙”民居已经被抢救性地保留了下来,穿镇而过的龙溪河两岸,交流走几步就能遇上是家大院、承越會議室出租故居等文化遗迹,也有镇上的居民打开家门做生意,卖当地特色的虾饼、羊汤,还有隐藏在老房子里的咖啡馆、茶馆。沈荣芬的豆腐坊就开在这里。
走进焦溪古镇,有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似典型的江南古镇,而细看又有不同。“老房子上半部分用青砖,下半部分用黄石,称为‘黄石半墙’。这样的风貌在江南水乡是独一份。”邵志强说。看似粗犷的墙体其实蕴藏着焦溪人的智慧,焦溪地势低洼,镇周围有石山,而黄石就取自于此,用来造房子可以很好起到防水、防洪效果,墙体里的木柱由于黄石的保护,不蛀不烂,100多年下来,墙体没有丝毫走样。
“就地取材”造就了焦溪古镇独特的南地北风的韵味。焦溪古镇已经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起,开始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项目。没有过小樹屋多的商业开发,也没有大肆广告宣传,找到自己独特气质的焦溪古镇虽“远在深闺”,想要认识、走近她的人却越来越多。
“以前豆腐就卖给镇里的人,现在还卖给游客,听了专家的话,把做豆腐这套家伙式摆在外边给人看,还真吸引了不少人。除了豆腐,还开始卖豆浆、豆花,很多人都说吃不到这手工豆腐的味道了。”沈荣芬爽朗地笑起来。
古分享代运输粮食等物资十分依赖水运,因此水运枢纽往往会成为繁华之地,焦溪就是这样一个因水而兴的小镇。1200年后的今天,这座古镇再次因其独特的水乡文化、水乡气质而“活”起来。
深耕紫砂产业的“文艺范”古镇
“从小外公就带我去厂里看怎么烧窑,看着小小的火苗,从窑头沿着麟眼洞向上攀延成一片通红,我的心情就无比激动。”如今,前墅龙窑柴烧技艺传承人华盛依然能清晰回忆起儿时留恋在丁蜀古南街和宜兴紫砂工艺厂的情景。他怎么也没想到,到上海读书从事金融业后,他还会回到宜兴市丁蜀镇继承父辈的事业,成为一名前墅古龙窑的守护者和紫砂文化的推广者。
丁蜀镇东濒太湖,唐宋以来,丁蜀地区便以陶业闻名。前墅龙窑位于丁蜀镇前墅村,是目前罕见还在烧陶的古龙窑。华盛介绍,现在前墅村还保留着以前匠人们半农半陶的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每年正月初五前后,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会带家教場地领烧窑师傅在火神庙磕头祭拜,向龙头(窑头)献三牲,祈求龙窑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场面十分壮观。
从前墅村开车5分钟,就是“河绕山转、街随河走、河街并行”的古南街。明清时期,丁蜀镇古南街就依托优质的烧制品(陶器)和发达的水系,成为“水上陶路”的起点。曾经半农半陶的紫砂艺人来到古南街,专以紫砂技艺为生,形成了“五步之内必有紫砂陶店”的景象。
陶艺滋养了商业,又融于村民的日常生活。“古南街居民会将山上龙窑烧制残余的匣钵碎片和各种花色的窑砖铺于地面或用于构筑墙体,形成了有鲜明历史印记和人文特色的建筑风貌,我们在古南街建筑保护和街区改造的过程中会尽可能保留这些珍贵的地方元素。”从事古南街古建筑保分享护工作20余年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沈旸说。
上千年陶窑闪烁的火光,数百年敲击泥片的声响,独特的陶风乡韵,精研的匠人态度成为了丁蜀镇独树一帜的精神源泉。“丁蜀陶文化的核心,就是陶匠这种朴素亲和的特质,就和紫砂这个材质一样,虽然不像瓷器那么亮丽光彩,但它的色泽会在和人慢慢亲近的过程中,在茶汤的反复浸润中显现。”华盛说。
找准特色的紫砂古镇吸引了更多人前来,这项传统业态也有了新动力。“我们还是会临摹明清制的壶型,研究当时的审美比例,但新一代的紫砂工艺美术师会基于当下审美取向的变化和自身对艺术的理解进行不断创新。”“90后”紫砂工艺美术师周宇晨如此理解自己的紫砂艺术事业。在这些年轻传承人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了千年古窑的当代回响……
發佈留言